開欄的話
2021年10月18日,是河北大學建校100周年校慶日。建校百年間,河北大學大師名賢輩出,先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輸送了40多萬名優秀人才。大學之大,乃大師之大;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。為慶祝河北大學百年華誕,即日起,長城新媒體集團策劃推出“河大百年·大學之大”系列融媒報道,深入采訪河北大學的大師名師,話河大百年,展河大風采。敬請關注。

長城網記者 張曉明 劉瀾瀾 武新杰
河北大學有個“怪老頭”,就喜歡看字典,8卷本的《漢語大字典》他一個字一個字地看了3遍,第二版9卷本正在看第2遍,《中華字?!芬惨呀浛戳?遍。
這個長年泡在書堆里的“怪老頭”在做一件大事情。他要把大型字典里千百年來沒人認識的疑難字破解出來,讓中華傳統文化更好延續傳承。
他就是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楊寶忠。

楊寶忠教授在河北大學中華字庫工作室查閱資料。 長城網記者 武新杰 攝
緣起河大:6年看完館藏先秦兩漢古書
1978年3月,楊寶忠考入河北大學中文系,同班同學90多人,作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,大家學習勁頭異常高漲,成立了若干學習小組,楊寶忠加入了現代漢語學習小組。
“大學第一學期開設了現代漢語課程,當時覺得語言學很有意思,所以就加入了這個小組?!焙芸?,楊寶忠就入了迷,把中文系資料室所有關于現代漢語語法學藏書都翻了一遍。無書可讀的楊寶忠開始轉讀古代文獻,興趣也隨之轉向古代漢語研究。
后來,楊寶忠開始對古書中的一些疑難字詞嘗試作考釋?!丁案」廛S金”再解》《“石民”新解》《釋“會”》等都是他那個時候的習作。河大的謝質彬老師對楊寶忠的習作給予了肯定和鼓勵,這讓楊寶忠學習的勁頭更足了。
1982年3月本科畢業后,楊寶忠在河大留校任教,當時住在教研室里,跟中文資料室在一層樓。近水樓臺先得月。在這段時間,楊寶忠每天都到資料室借一本書,看不完就不睡覺?!昂枚鄷r候整晚不睡覺,每天只吃兩頓飯,早飯時間就用來補覺?!睏顚氈腋袊@:“文字研究太讓人著迷,一陷進去就出不來了?!?/p>
就這樣,楊寶忠以一天讀一本古書的速度,堅持了6年多,讀完了資料室所有的先秦兩漢古書,為之后的訓詁學、文字學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功底。這段苦讀也讓楊寶忠成為了“活字典”,對很多字的源流衍變如數家珍。
“1990年《漢語大字典》第一版(8卷本)剛出齊的時候,我自費買了一套,當時定價是200元,那個時候一個月的工資才50多塊錢?!睏顚氈腋嬖V記者,由于教學需要,他經常翻看這本字典,在翻的過程中,發現有些字注音釋義不全,有些注音釋義有誤。在用的過程中,他發現這些字其實是可以認出來的,于是他對大型字書的疑難字考釋產生了興趣。

楊寶忠教授在河北大學中華字庫工作室。 長城網記者 武新杰 攝
一往而深:30余年考釋4000多個疑難字
“疑難字考釋工作太吸引人了!”65歲頭發花白的楊寶忠說這句話時,著重強調了一下“太”字。從事了幾十年的疑難字考釋工作,楊寶忠對這項工作的熱愛明顯意猶未盡?!按笮妥值渲械囊呻y字幾百年、上千年沒有被人們認出來,每個疑難字都可以說是一樁懸案,每考釋出一個字就像破了一個多年不能破的懸案?!?/p>
有一次,在看到遼代碑刻當中的“長木下而翠色移,貞璴出而云光破”這句話時,楊寶忠對其中的“璴”字產生了好奇。查閱《漢語大字典》時,楊寶忠發現里面的“璴”字既沒有注音,也沒有釋義。為了考釋這一個字,楊寶忠看完了《全遼文》,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,才最終考釋出“璴”就是“礎”字變來的,意思是石頭,“貞璴”就是堅硬的石頭,這句話是對創建靜安寺過程中采木料、采石料的敘述。
“大型字典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。由于語言的發展,文字的變易,加上傳抄失誤與編纂失誤,大型字典貯存下來了成千上萬的疑難字。大量疑難字的存在,不僅影響了字典的編纂質量與利用價值,還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。我覺得自己做的工作跟清道夫是一樣的?!睏顚氈腋嬖V記者,疑難字一方面是編纂、修訂大型字典的絆腳石、攔路虎,同時也是閱讀古書的絆腳石、攔路虎,利用大型字典從事的各種研究,如果不小心被其中的疑難字誤導,也可能直接導致錯誤的研究結論?!拔覀兯龅墓ぷ骶褪前堰@些絆腳石、攔路虎清除掉,把各種陷阱給填平。這項工作對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?!睏顚氈艺f。
然而,這項工作并不簡單,很多學生把疑難字考釋工作稱之為“文科中的數學”。這項工作需要的不是文采而是邏輯,考證過程耗費時間,有的疑難字經歷各種傳抄失誤,要用一兩萬字才能把這個字的來龍去脈梳理出頭緒。期間,需要查閱大量的古文獻資料,從復雜的文字變易中,勾連出其中的關系,用的最多的是字典類工具書。
“《漢語大字典》第一版(8卷本)我一個字一個字地看了3遍,第二版9卷本正在看第2遍,《中華字?!芬呀浛戳?遍?!痹跅顚氈业臅琅?,有一個移動的半人高的書架,桌上還有五六摞圖書,其中放在最上面的《漢語大字典》《中華字?!繁环镁砹诉?,封面也都磨得褪了色,里面密密麻麻記滿了黑色、紅色的筆記。
從1990年至今,楊寶忠一直從事大型字書的疑難字考釋工作,30多個年頭里,共考釋出了4000多個疑難字,個中艱辛可想而知。
付出就有回報。楊寶忠潛心研究的成果《疑難字考釋與研究》《疑難字續考》《疑難字三考》被學術論著引用逾千次,部分疑難字考釋成果也被《漢語大字典》第二版吸收。

楊寶忠教授正在指導博士生王亞彬。 長城網記者 武新杰 攝
久久為功:坐冷板凳 啃硬骨頭 做真學問 謀大功用
“子夏曰:‘君子有三變:望之儼然,即之也溫,聽其言也厲?!矣X得這句話特別符合楊老師的形象?!睏顚氈宜鶐У?017級博士生王亞彬告訴記者,楊寶忠看起來威嚴,但與他接觸就會發現他的性格挺溫和,而說話又透著很強的原則性,尤其是對學術研究的要求非常嚴格。
9月8日,記者來到楊寶忠教授工作室,書香撲鼻而來,工作室內四十多位師生都專注于手頭的工作,埋首于桌上摞得高高的書中,只能聽到鼠標噠噠的聲音。無論周末還是假期,工作室的成員幾乎長年全都“泡”在這里。
坐冷板凳、啃硬骨頭、做真學問、謀大功用,是楊寶忠科研團隊的學術追求。
“我們負責的中華字庫工程馬上就要進入收尾階段,這項工作完成以后將解決電腦里字量不足的問題,從根本上解決影響我國數字化、信息化發展進程中的瓶頸問題?!睏顚氈艺f。
楊寶忠所提到的中華字庫工程啟動于2011年,工程共包括28個項目包,河北大學獨立承擔了第15包明清圖書用字搜集與整理之三·文字整理與考釋的分包任務,對約100萬字形(楷體漢字)的疑難字進行辨識、整理和考釋。
“以前沒有電子文獻,我們要靠人工去翻紙質古書來考釋疑難字,現在有了電子版的文獻,有了檢索軟件,可以利用各種數據庫、語料庫、字料庫查檢有用的資料作為證據?!睏顚氈医忉?,以前用一個月、幾個月查一條資料,現在利用資料庫可以在幾秒之中把規定范圍內的資料一網打盡。
“電腦里面的字有限,我們考釋的這些字用電腦往往不能直接打出來,這樣也影響查找有用的資料?!睏顚氈医忉?,“現在電腦能打出來的字是20902個,用上專業的超大字符集軟件能打出來7萬多字,如果中華字庫研發出來之后,字量將達到50萬。我們考釋的疑難字,從理論上來說,在電子版文獻中都能夠檢索到。有些因資料不足目前還難以考定的疑難字,等中華字庫的研發成果進入計算機、數字化工作更加普及以后,就能考釋出來了?!睏顚氈已凵駸崆?。
關鍵詞:疑難字,河大,大型字書,大師責任編輯:張曉明